科技教育乃為重點評分指標,學習歷程該如何加分? 108課綱的新亮點又有哪些?
未來的大學,看重學生「科技」含量
台灣正面臨大學升學制度的嶄新變革:未來兩年內,全國將有近 30% 的大學系所會將高中的「科技領域」修課紀錄,列入申請入學時的重要評分指標。
理工生醫的熱門系所,如:台大醫科、成大建築、工設… 重視學生的「科技」含量自不待言;更令人訝異的是,即便以文法商史為主的政大,也大舉列出 18 個科組(佔全校科組 50%以上),將採計科技領域的學習歷程。
請參考:
採計科技領域學習歷程之系所範例:
- 政治大學:教育、政治、財政、地政(測量與資訊組)、經濟、國貿、金融、會計、統計、企管、資管、財管、風管、風管與保險、傳播(自然組)、應數、資科、政星甲、乙。
- 台灣大學:醫學、牙醫、藥學、農藝、農化、森林、動物科學、農經、園藝、生物機電、昆蟲、植物病理、資管、資工、生命科學、生化科學。
全國共有近 600 個科系採納「科技領域」修課紀錄的完整科系名單:

升學準備不能只靠筆試測驗
未來將有四個主要的升學管道:「特殊選才」、「繁星推薦」、「考試分發」與「申請入學」。
- 特殊選才:每年 12~1 月間辦理,不需考試成績;適合特殊才能、弱勢或實驗學校畢業生,名額較少。
- 繁星推薦:將在每年 4 月辦理,各大學錄取同一高中學生以一名為限,讓各高中機會均等,即使非明星高中的優秀學生,也有機會進入頂尖大學就讀,對社區高中較有利。
- 考試分發:類似早年聯考,108課綱上路後,學生準備負擔更低,7月初的分科測驗只考1月學測沒考的科目,也就是不考國文、英文、數學乙。
- 申請入學:未來主要升學方式(109學年約佔總額 57% ),經過學測篩選後,學測成績比例將不得高於50%。
由上可知,半數以上的學生是經由「申請入學」管道取得入學資格,而筆試成績對大學校方而言已不再是唯一標準(台大醫科甚至在第二階段甄選,已不再加乘學測成績),作為審查項目之一的「學習歷程」,重要性正逐步抬頭。
而傳統學科以外的科目,如資訊課、美術課、工藝課…,依其接軌大學科系的關聯性,其學習成果都可能成為加分要件,其中又以「科技領域」相關的學習歷程,廣泛受到重視。

產業未來需求,科技能力成為關鍵
各大學院校比以往更重視「科技領域」學習成果,顯著的拉力來自產業正在進行的翻天覆地變化。各種技術,如近年備受矚目的行動科技、雲端運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應用領域從傳統的學術與科技業,逐步在你我生活中所接觸的食衣住行領域發揮舉足輕重的蕭果。
例如金融業界現在炙手可熱的區塊鍊科技(Block Chain),因具備「不可竄改性」、「可追蹤性」、「加密安全性」,能夠嚴密保護數位金融最重要的交易安全,舉凡電子商務、共享租賃、行動病歷都可導入。又如醫學界近年也利用AI深度學習技術及雲端資料庫整合,建置病徵判別輔助系統,醫療決策輔助系統,強化了醫療作業的精確效率。
除了上述領域例子,放眼望去理工、商管、生醫、製造、行銷、藝術各領域,無不受到數位科技的強烈衝擊,連帶帶動了人力市場對科技人才的大量需求:數據分析、介面互動開發、資料庫建置、深度學習模型訓練師…各種新興職種亟待人材,大學必然跟上產業需求潮流,調整甄選標準與教程設計。

數位科技還能為人類做什麼?
也許有人會問,那麼不涉及電腦運算的那些領域,與這些數位科技有何關係?超乎想像的,以今年金鐘獎最大贏家《我們與惡的距離》為例,劇本就是與資策會合作,使用大數據進行時事議題的篩出分析,細膩呈現多元觀點的資訊密度,成為該劇為人津津樂道的亮點。
在 AI 大量進入各領域之後,程式技術和其背後的運算思維、大數據分析,潤物細無聲的帶來工作模式的變化、嶄新觀點的發現、交流或交易方式的革新,讓人類的效能與視野同時擁有光速般的巨大進展。
如果瞭解這層,政大有將近 50% 科系要看科技領域修課紀錄,就不會讓人太訝異了!
Written by CodingBar 創辦人 Jerry
前洋華光電副總,因深感傳統教育培養不出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毅然離開高科技產業投入教育事業,創立CodingBar,希望透https://codingbar.ai/過程式教育培養下一代面對未來的能力!
如有任何問題想深入了解,歡迎透過 LINE : @codingbar 與我們聯繫,將有專人為您說明。
_______
CodingBar 致力於透過程式教育,培養青少年邏輯思考與創新應用的核心能力。
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打造台灣新世代的教育工程!
// https://codingbar.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