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賦遇見科技-馬可欣和林士翔1對1對談程式教育素養與AI新世代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該如何陪伴?成為職場新鮮人前可以透過當實習生來準備入職場前的功課,成為孩子的父母卻沒有先修班,許多人都是一邊開始一邊學習。想讓孩子自然而然和自己分享,卻又不知道該以什麼角色傾聽?想讓孩子從小接觸更多教育素養,但又不知如何著手?從孩子最感興趣的區塊切入是不錯的選擇!

馬可欣和林士翔1對1對談程式教育素養

馬可欣和林士翔對談程式教育素養 如何協助孩子成為AI世代主人

AI人工智慧已成為全球跨領域熱潮,台灣108課綱也在國高中全面納入程式語言學程。面對這樣的轉變,家長該如何陪伴、激勵孩子發掘自身天份和熱情,及早奠定AI世代必備的技能和素養?

全球華人營銷學院邀請到澄意文創執行長馬可欣和CodingBar創辦人林士翔,從親職教育和程式素養切入,為大家解析程式教育的核心概念,以及如何為孩子及早奠定程式教育學習。

家長的鼓勵和陪伴 是孩子盡情探索生命的基石

「孩子是從你身上射出的生命之箭。」馬可欣引用紀伯倫的詩文,定義出自己在親子關係裡的定位。以孩子的照顧者和引導者自居,視孩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以大量陪伴做為基礎,親子間像是平等的好朋友,也因此創造更多對話空間和情感支援。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對於沒做過的事會想試試看、但也會擔憂。馬可欣強調「讓孩子做選擇是關鍵。」避免負面、限制性語言,來保有孩子探索世界和生命的熱情;「只要孩子想試,我們都支持、協助;體驗好壞都是過程的一部分,親子間多了話題,孩子也從完成事情的過程裡得到成就感。」

學習程式語言 培養21世紀最重要的4C能力

「台灣教育太重視知識的輸入、背誦,而忽略輸入後內化、進而輸出的能力。」林士翔指出,面對現今AI快速進展,家長與其擔憂孩子未來發展,真正要關注的應是及早為孩子培養4C能力:創意Creativity、溝通 Communication、協同合作 Collaboration和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透過學習程式語言,從無到有創造出喜歡的遊戲、和夥伴溝通協調該怎麼進行下一步,以及持續思考辨別可行性和問題點,能夠有效培養孩子4C能力。近10年來,已有美加日韓等超過25國將程式語言全面納入中小學課綱。程式語言已不僅只是資訊領域專屬的職業技能,而是未來世代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

AI世代必備能力 程式語言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重要?

「學程式是不是很難?不是工程師才需要學嗎?」是很多家長的疑惑和心聲。「寫程式就是學習和電腦溝通的語言,也是鍛鍊思考的過程。」林士翔表示,「練習把大問題拆解成小問題,再針對每個步驟的小問題去一一解決。」針對孩子開發的程式語言課程結合遊戲或其他學科,讓孩子從玩樂中主動學習程式語言和思維,無形中也協助孩子培養邏輯力、解決問題的毅力和思辨能力。

AI世代來臨,科技素養已成為跨產業的必備能力,例如政大商學院開始要求申請入學的學生在高中時須加修科技領域進階課程。這也意味著程式思維不僅是資訊領域必備,也有助於孩子在未來作為產業和科技需求間的鏈接橋樑,發展路線也更寬廣。
身為家長,以開放、鼓勵的心態來陪伴孩子開發自身熱情和天賦,也協助孩子掌握趨勢和機會點,「讓孩子在未來有能力駕馭AI,做AI的主人。」

(延伸閱讀:從遊戲設計快樂學程式!2023兒童青少年冬令營首選推薦

(延伸閱讀:現代爸媽教養挑戰:如何強化孩子學習效果和未來技能

探索更多來自 CodingBar 專欄文章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